二十载的深耕厚植,经历的是拼搏,收获的是桃李天下。
二十载的春风化雨,付出的是汗水,得到的是一颗颗感恩心。
滋兰树蕙,华章日新。升本20年来,动物科技学院践行“厚德图本、励学笃行”之校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走产教融合和开放办学之路,持续强化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培养质量,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输送了2万余名应用型人才,呈现了顽强不息的生命力和不断进取的拼搏力。
动物科技学院始肇于1907年“吉林农学堂”的牧医专业;
1953年更名为畜牧兽医专业;
2003年,合校后更名为动物医学系,动物医学专业获批本科招生资格,并开始招生,为全校首批本科生;
2004年,动物科学专业、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获批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
2005年,更名为动物医学学院;
2006年,申办动植物检疫专业(动物方向)本科成功并开始招生;
2007年,动物医学专业获评省级特色专业;
2014年,整合动物医学专业、动植物检疫专业、动物科学专业、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组建动物科技学院;
2014年,动物医学专业获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学校唯一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改革项目;
2015年,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获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2018年,动物科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
2020年,动物医学专业中外合班开始招生;
2022年,动物医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
20年风雨兼程,20年努力奋进。纵观动物科技学院发展简史,是宝贵的文化积淀,也是沉甸甸的历史记忆,承载了动物科技学院人对“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改革创新、特色创优”的追求与梦想。
一、蹄疾步稳,人才培养特色鲜明
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思政教育全程贯穿,以关注“学生阶段成长”和考虑“学生未来发展”为目标,以“乡村振兴、服务三农”为导向,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构建了“一合作、三融合、三体系、六评价(1336)”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8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92个。主持国家省级教改项目百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批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3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人才培养定制班1个,省级校外耕读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2个。教师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各级各类奖励5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35项。学生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6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篇。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92.49%。与延边大学等涉农高校联合培养兽医专业硕士研究生25人。
二、培桃育李,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学院现有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动植物检疫、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4个本科专业和畜牧兽医、宠物养护与驯导2个专科专业,同时依托动物医学专业建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 动物医学专业先后获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省级高水平专业、省一流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一流专业;动物科学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动植物检疫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
三、深耕厚植,学科建设成绩斐然
学院两大学科齐头并进,“兽医学”学科2018年获评吉林省优势特色高水平学科B类,“畜牧学”学科2013年获评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学科坚持以服务乡村振兴、动物性食品安全、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制约吉林畜牧业发展科技难题为目标,以科技成果不断创新推动畜禽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技术集成,形成优势明显的动物疫病防控与检疫、动物疾病诊疗、兽医公共卫生和长白山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4个研究方向。学科队伍坚持“引培用服管”五位一体队伍建设机制,涌现出国家级人才称号3人,省级人才称号12人,省科技特派员23人。认定吉林省高层次人才19人,其中B类1人、C类1人、D类13人。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科技部项目2项,国家级教研项目2项,授权专利、制定标准等3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省级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四、固本强基,实践资源日趋丰富
经过多年努力,学院现有实验室54个,其中教学实验室38个,科研实验室16个,总面积43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额4106.59万元。专兼职实验教师15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3人,硕士学历以上14人。建有动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动物微生物与免疫研究室、动物营养代谢与免疫研究室、动物解剖、动物微生物、动物传染病等实验室,现有兽用CT、兽用C臂、动物专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彩超、流式细胞仪、荧光酶标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研究级全自动正置显微镜、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倒置荧光显微操作系统、核酸提取仪、全自动凯氏定氮仪、脱水机和冻干机等2000余台实验仪器设备。承担学院各专业实验、实习和实训课程年均167门。承担学院16个专业协会活动和五十余项校内实训项目。获批吉林省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猪生态养殖与疫病防控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猪重要疫病防控跨区域合作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反刍动物精准营养与智慧生态养殖跨区域合作科技创新中心、肉牛健康养殖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和长白山动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6个省级科研平台。
五、厚积薄发,教学团队不断优化
20年的奋斗,造就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勤探索、善育人的教学团队,始终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引领,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逐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学院现有教师96人,其中专任教师83人,专任教师中博士教师占比61.44%,硕士生导师16人,高级职称占比56.62%。国家级人才2人,省级人才12人次。省科技特派员19人,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达78.31%。建有省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